倾注真情解“心结” 春风化雨融“坚冰”
——舒城县城关镇多措并举化解信访老户见闻
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前夕,舒城县城关镇七里村村民马翠云有点特别:她没有像往年一样,拿着信访材料出门。64岁的她终于解开了心结,停止了长达9年的上访生涯,在家安度晚年。
马翠云多年上访不止的起因是2万多元征地补偿款。马翠云家有6口人,其配偶谢中来(别名韦南来),1952年6月出生,原籍城关镇七里村高墩村民组,自幼随母改嫁落户原石岗乡谢河村,在原石岗乡谢河村长大成人,并结婚生子。2006年底,经本户申请、七里村高墩村民组全体村民同意,全家由原石岗乡谢河村迁至城关镇七里村,并落户原籍七里村高墩村民组。由于1995年开始的土地二轮承包早已结束,故该户户口迁来后一直没有承包土地,其居住房屋建在谢中来侄子韦生林的自留地上。 2006年企业用地征收高墩村民组3.63亩土地(人均土地补偿款160元)和2008年桃溪东路建设征收高墩村民组40.5亩土地(人均土地补偿款2580元),由于马翠云户没有承包土地和绝大多数农户不同意,至使两次土地补偿款分配时马翠云户分文未得。因为马翠云当年在合肥某某医院做清洁工不在家,只有其配偶和儿子韦生保曾到镇、县两级反映过情况,以没有承包土地,全家生活无着落为由,所以要求解决承包土地即全家生活保障问题。镇、村两级高度重视,为解决马翠云全家生活问题,时经研究由七里村垫付租金,从本村玉和村民组组长孙克柱户租2亩土地给谢中来户耕种,谢中来种了两年后自行转租给种田大户到现在,且种田大户每年付给的租金均有谢中来收取。2014年桃溪东路拓宽,第三次征收七里村高墩村民组22.8亩土地(人均土地补偿款2128元),该村民组多数村民仍然不同意,致使马翠云户还是没有分到土地补偿款。 2006年至2014年,高墩村民组土地先后三次被征60多亩土地,按照马翠云户6人口计算,理应获得总征地补偿款近3万元,但由于该村民组多数村民阻扰,导致该户没有得到分文征地补偿款,自2009年起,马翠云从2014年开始以走访形式多次越级进京上访、非访。
马翠云和其配偶谢中来反映的情况是属实的。多年来,镇、村等有关部门曾多次对这一信访事项做出处理。终因所在的高墩村民组多数村民不同意马翠云户参与土地款分配,行政部门又不能强制,致使马翠云的信访问题久拖未决。2013年至2014年期间,镇、村两级工作人员三上合肥与马翠云本人及其亲属进行协调、沟通,并考虑通过危房改造、民政优抚等渠道给予该户特殊生活困难救助,以解决或弥补因征地款分配不公带来的经济损失,但马翠云不接受处理意见,一直上访。
今年4月,省、市再次将此案作为挂牌积案予以交办。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镇长韦生群同志为包案领导,组成工作组化解此信访事项。7月20日,在镇长韦生群两次深入七里村了解案情、到马翠云家中与其配偶谢中来等亲属面对面地开展交流、沟通和思想疏导工作的基础上,城关镇牵头组织召开专题化解工作会议,邀请县信访局、县征管局领导和律师以及镇联系村班子成员、镇综治办、七里村两委和本村有名望的五老人员参加,共同研判、分析、协商。最后工作组决定从多方着手:支持其合理诉求,马翠云没有得到的29208.00元征地补偿款,应给予补偿;疏通怨气化解心结,马翠云多年上访不止,除了要求获得征地款问题外,还因为与同村部分村民有矛盾,怨气长期郁结难解。工作组人员和五老人员及与其关系亲密的亲友一道,耐心听其倾诉,细心劝解疏导,让老人解开心结;切实关心其生活困难,以情感化。马翠云一家没有承包土地,夫妇两人又年老体弱多病,家庭特别困难,工作组对其进行精准扶贫,帮助其安度晚年。工作组通过不厌其烦反复与马翠云及其子女沟通、交流、做思想教育疏导工作。情真意切化心魔,马翠云终于被感动了,表示不再上访了。这起长达9年的信访积案得以圆满化解。
上访群众有素质高低之分,有性格差异之别。化解信访难题,不仅需要基层干部及时依法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更需要用真情和耐心细致地理顺上访群众的心气,化解他们心中的怨气,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尊重他们的人格,真正把上访群众当亲人。良言一句三冬暖,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信访事项才能得到彻底化解。马翠云息访就得力于工作组找准症结,不是居高临下简单地解决其合理诉求,而是耐心细致地做信访人的思想工作,以情感人,做通信访人的思想工作,帮助信访人安居乐业,彻底息访息诉。(丁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