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舒城法院杭埠法庭巧妙采取“活查封”措施成功办理了一起诉前保全案件,依法保障保全申请人诉讼权利的同时,又确保被保全民营经济主体能够继续进行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减低对被保全民营经济主体的影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
现场走访+法律宣讲
在办理该起案件之初,承办法官现场走访了被保全企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将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出去,向企业负责人讲解保全措施的法律依据、实施流程以及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相关企业负责人也从中了解到如何在法律框架内更好地应对这一特殊时期,避免因不懂法而产生不必要的违法风险。
分析研判+出谋划策
为帮助企业增加产业发展增长点,承办法官与企业负责人一起分析市场形势、行业趋势,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法律专业视角,为企业出谋划策,研究企业现有的产业结构,寻找其中的潜力环节。在了解了该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后,承办法官建议企业在环保技术改进方面加大投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承办法官还结合辖区周边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鼓励该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拓展业务范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活封活扣+积极调解
在实施保全措施时,承办法官充分利用援企护法的契机,展现出了高度的智慧和灵活性。为维护被保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承办法官积极引导原告保全被告企业的设备,而非直接冻结企业的账号,从而保障被保全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为推动原被告达成一致保全意见,承办法官多次与原被告沟通协调,向原告耐心阐明保全企业设备不但有利于保障原告权益,还能让被告企业继续利用设备进行生产经营,维持订单的完成和现金流的稳定,同时,承办法官也向被告企业强调遵守保全规定的重要性,确保设备在保全期间的妥善保管和正常使用。
近年来,舒城法院杭埠法庭始终坚持审慎、善意保全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灵活采用“活封”“活扣”“置换”等保全措施,最大程度保障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截至11月4日,杭埠法庭2024年度已累计实施诉前保全案件139件,总计保全金额2.11亿元。其中采取活封活扣保全金额达1.27亿元,为辖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